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北川 >
北川法院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建设 奋力书写“三个服务”新篇章
www.bc.mianyangpeace.gov.cn 】 【 2023-03-03 18:10:37 】 【 来源:北川长安网

  

  

  北川法院聚焦新时代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推动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新局面,奋力书写“三个服务”新答卷!

  

  科学布局、数智赋能,找准法庭职能“新定位”

  

  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全力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优布局。全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结合县域片区划分特点,综合考量法庭年均受理案件数、辖区地理位置、案件特点等因素,将永昌人民法庭更名为陈家坝人民法庭,并对3个人民法庭的受案范围和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一小时”案件管辖圈。建品牌。强化“一庭一品”特色法庭建设,禹里人民法庭以“最羌红”女子法庭为特色,永安人民法庭以羌风羌俗、“三羌共治”为特色,陈家坝人民法庭以多元联调、旅游环保法庭为特色,以专业化审判新模式,针对性满足辖区群众需求。拓智能。加快智慧法庭建设步伐,在三个法庭配备科技法庭,设立“5G参审室”“云上法庭”,在乡镇设立“联调仓”,积极推广跨域立案、电子质证、电子送达等信息化辅助功能,让科技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纠纷调处效率。

  

  扎根群众、服务基层,构建多元解纷“大格局”

  

  全力推进“枫桥式”法庭建设,加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搭平台。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北川羌族自治县“1319”全域联调体系,在法院设立联调中心、三个人民法庭设立联调站、19个乡镇设立联调点,搭建“法院+法庭+乡镇”三级联动调解体系、“法庭+司法所+派出所”联动办公体系,形成有效对接、力量整合的立体解纷平台。树特色。扎实推进“石榴籽”调解品牌建设,设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羊角花调解室”“尔姆调解室”“石榴籽调解室”,创新构建“羌族特色调解+巡回审判”模式,2022年开展巡回审判34次,用“方言土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用心为民排忧解难。引人才。引入19名调解员、6名公益律师入驻联调中心,邀请41名代表委员,19名乡镇政法委员参与调解工作,持续强化基层司法供给。针对法庭片区“法律明白人”、调解员开展“订单式”法律培训3次,以差异化、特色化、定制化司法服务,提升基层调解实效。2022年,联调中心共调解案件1487件,调解成功1401件,成功率达94.79%,民事案件收案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7.16%。

  

  坚守初心、特色司法,激活乡村振兴“驱动力”

  

  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司法聚力服务保障发展乡村振兴。护繁荣。在石椅羌寨、九皇山等重点旅游区域设立法官服务站5个,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妥善处理休闲农业、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纠纷10余件。建立特色农业、农产品等重点案件快调、快审、快结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依法为166户茶农收回货款,全力护航苔子茶、马槽酒等特色产业发展。畅通涉企司法确认衔接程序,与相关职能部门、调解委员会建立纠纷“受理-协商-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助力经济发展。育文明。将核心价值观嵌入裁判文书说理、融入调解全过程,通过“羌族传统模式+民法典说理”等方式妥善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持续引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建设,运用羌族“议话坪”化解的赡养纠纷在央视《乡理乡亲》栏目播出。强法治。创建“乡村振兴我来了”法治服务品牌,探索假日法庭、田坎法庭等审判方式,以座谈式、面对面、“围炉夜谈”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服务。组建普法团队,强化“羌锵行”新媒体工作室普法功能,围绕群众关心的养老诈骗、禁毒、生态保护等热点问题,常态化“送法进村”,全力营造乡村振兴法治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北川法院将秉持司法为民初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北川石椅村干部群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回报领袖对羌寨儿女的关心关爱,切实彰显人民司法的速度、力度、温度,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李旭
北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