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我县始终坚持以"法治引领、服务为民"为工作主线,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大核心目标,通过强化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机制宣传推广,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其中,"枫警守未"未成年人住宿酒店风险预警系统凭借创新技术应用荣获省公安厅基层技术革新优秀奖;县司法局创新推出的"公证便民加速度"改革举措,先后两次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县法院选送的典型案件庭审荣获第七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称号;"北川·蓝盾先锋"司法警察团队因规范履职表现突出,被省检察院评为司法警察能动规范履职品牌警队。
服务体系立体化
建成“1个县级中心+19个乡镇站点+275个网格”三级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616件,调解成功率98.8%。创新打造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禹有法”普法品牌开展“普法短剧”“羌山夜话”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20余场(期),惠及群众5万余人。用活“三羌共治”等羌风民俗纠纷化解机制,诉前调解2085件。优化诉源治理“1319”联调体系、“135”快反机制,提升涉企服务水平。
宣传手段智慧化
投入450万元,完成1个县级综治中心智能化改造,同步建成6个特色乡镇综治示范点。联动“雪亮工程”1175个高清监控点位,覆盖重点区域、交通枢纽及治安盲区,通过AI分析实现实时预警。
结合羌族三大重要节庆——民族团结进步节、羌历新年、自治县成立纪念日,创新推出“法治赶集”特色普法模式,将法律宣传融入传统节庆集市,通过“节庆+法治”双主题联动,增强群众参与感与认同感。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发挥AI检察官“云朵姐姐”、“熊猫卫士”等的普法作用,促进法律提质增效。
服务机制长效化
组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以“村社网共建”为抓手,深化微网格治理,创新“六个一”村社网共建与微网格管理新模式,将用电、用水、用气、邮政快递、通讯服务、交通出行等各类“管家”融入微网格,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快捷化的“网格+”服务管家模式,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